2008-07-24

李一凡专辑~

刚才老爸拿了片disc给我
说是台湾歌手,客家人的专辑

老爸说他来新尧湾友兰路,
刘善邦庙作访问

他就找我老爸来作访问
全程都是用客家话哦

之后他就送我老爸这片cd 专辑

图图~



::正面


::内面


::背面




简介:




李一凡的客家情懷 盡在七音

在歌曲創作上,李一凡說最困難的部分應該是詞要和曲能相配合,客語的音要能配上音樂的調,他很自豪的說:「我可以做到七個音。




說到客家流行音樂歌手,


想到的不外乎劉劭希及謝宇威,


因為金曲獎的光環、電視的宣傳,


讓兩位歌手的知名度扶搖直上,


也打響了客語流行音樂的名聲。


然而,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大力推動客家文化的努力下,


讓許多默默耕耘的客家文化人有嶄露頭角的機會,


李一凡,就是這麼一個例子。





一把小提琴 與音樂結緣他,出生於苗栗三義的平凡家庭;


他,小學二年級,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把小提琴,結起了與音樂的緣;


他,高一時,玩起吉他與鍵盤,步上了創作的路;他,只有三十三歲;





他,就是李一凡。





就如同他的名字,在別人看來平凡的人,


卻積極的朝著文化認同的工作前進,


如今,他正逐步地實現理想,推出了首張個人專輯


「方向」,同時也入圍了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





第一次出專輯就入圍金曲獎,李一凡謙虛的說:「這是保障名額吧!」無論是保障名額也好,





不是也罷,李一凡的聲音,清柔而高亢,


從他的專輯中,可以感受到他對音樂、生命、客家情懷的熱愛,


傾聽他的音樂,會讓人有一種「原來客家歌曲也能那麼好聽」的驚歎。





踏入客家音樂的創作,李一凡語帶感慨的說著:「怎樣叫踏入?


從報名金曲獎的那一刻開始才算踏入?」長期以來客語一直被壓抑著,


從他十四歲出來工作的環境裡,就感到客家人被歧視、


質疑,甚至是客家藝人表演,必須迫於現實,以國語、閩南語演出,


這一點讓他感受很深。





他說,從小父親就教導他使用客家話,


而許多客家人甚至是客家政治人物,


對自家文化沒有認同感,


也讓他深感悲哀,於是決心投入客家文化的工作。


西方的韻律


可以很客家從事推廣客家文化長達七年,


李一凡做過寶島客家電台客語節目的主持人、


大愛電視台「客家週刊」的客語配音員、公視「客家新聞雜誌」的執行製作與文字記者、


【寒夜續曲】演員、客家電視台【家有寶貝】節目編導與製作等工作,


豐富的客語節目幕後製作經驗,讓他嚐盡冷暖,也影響到日後的創作。





一般人對客家音樂總停留在山歌、八音、戲曲等傳統歌謠裡,





李一凡卻執著地說著,「有些客家人一直在過去打轉,在他們的觀念裡,


只有客家山歌才是客家流行的音樂,


所以不斷的成立山歌班。」


但這不代表他不認同客家傳統文化,


只是覺得客家的音樂應該是更有包容性。





「曾有一位客家大老問我,為什麼我的音樂中不放入胡琴的伴奏?」


李一凡卻認為,胡琴之所以名為胡琴,


就表示它是北方人、胡人所使用的樂器,


以一個自認為是真正中原人的客家人而言,


既然能接受來自北方胡人的樂器,為何不能接受西方的樂器?


西方的韻律?讓更多的大眾能接受客家音樂。





不公平待遇 曾令他氣憤二十多年前,


客家歌手吳盛智原本可以引領客家音樂的流行,


之後的蔡孟甫,推出「不一樣的人」專輯,


這張專輯在編曲、形象包裝上,比較有市場的概念,


也很有帶動流行的希望,但苦無宣傳行銷的管道。





「蔡孟甫的音樂是影響我創作的一個指標」,李一凡這樣說著,


「只可惜客家市場在早期尚未發展成熟,無法推展出去。」


國語音樂一直是流行音樂的主流市場,除了語言的普及性,


讓大眾較容易接受之外,就是行銷宣傳的管道很廣泛,


客家音樂長期苦無較佳的宣傳方式,


只有廣播的發展較為成熟,


像是寶島電台、六堆電台等客家廣播電台是唯一的傳播管道,


客家是個隱性市場,還有待開發,一直到客家電視台的成立,


對客家文化的發展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一九九八年,陳水扁擔任台北市市長的時代,


台北市新聞處徵選台北市市歌,


李一凡的作品被選為客語市歌的代表,


由羅時豐演唱,對李一凡的音樂創作是很大的鼓勵。





之後,他陸陸續續參加歌曲創作比賽,


也都有不錯的成績,


「方向」這張專輯的主打歌││


「方向」,就是二○○一年「聲e網」網路詞曲創作比賽的佳作作品。談及比賽經驗,


李一凡又忿忿不平。他曾參加一個詞曲創作大賽,


主辦單位在比賽規則裡並沒有說到要以哪一種語言來參賽,


當時李一凡以一首客語夾雜台語及英語的歌曲參加比賽,


卻被主審用聽不懂的理由,評為最低分,





他說:「這樣不公平的對待,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內心的寫照 已做到七音李一凡的作品,對民族情感、


族群認同、自我認同表露無遺,


李一凡說他創作的靈感多半來自於內心的寫照,


此外,他沒有經歷過轟轟烈烈的愛情,只好看一些偶像劇,


增加自己的想像空間。另外在歌曲創作上,


他說最困難的部分應該是詞要和曲能相配合,


客語的音要能配上音樂的調,


他很自豪的說:「我可以做到七個音。」





專輯裡「方向」這首歌,方向可以說是客家的方向,


也可以說是客家子弟到大城市打拚的無奈,


「我們該去哪,我們要去哪,不開的翼怎記得天地大......」,


也是他個人心境的寫照;「忘了」是專輯裡唯一用國語演唱的歌曲,


詞裡一句「追過了輪迴就可以再重新完成我」,


道盡了李一凡身為客家人的宿命,他一直認為,


身為客家人是一種債,他欠客家人的債,


所以今生必須為客家文化出力。


特別的是在籌置「方向」這張專輯時,


李一凡以門外漢的身分,


從租借錄音室、錄音器材、印製專輯、壓片、海報文宣的印製等,


都是他自己一個人親力親為,


製作專輯的經費還是他用現金卡向銀行借來的貸款,


好在客委會的協助,稍減他的經濟壓力。





未來他的目標是兩年出一張專輯,異於「方向」,


嘗試多種不同的曲風,並融合多種語言在專輯裡,使之更豐富多樣化,


也期望客家人以外的朋友都能接受他的作品。


听完他的歌后
感觉很有浓厚的家乡味呢~
全部歌都很好听~
他的歌曲风格有点像齐秦
很轻松~不错哦~~

没有评论: